2050淨零建築路徑

 

地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人類文明面臨生死存亡之際,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溫室氣體減量倡議之後,2015年的《巴黎協定》掀起了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的浪潮。根據聯合國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定義, 淨零排放是指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與同一時期人為的溫室氣體清除量達到平衡。IPCC同時指出: 為了達成控制氣溫上升在 1.5°C內之目的,2030 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減半,2050 年前須達到淨零排放。此2050 年之淨零排放時程規劃,來自於2015年聯合國要求全球在2030年前能達成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接著同年《巴黎氣候協定》呼籲全球推動淨零排放立法,以讓政府與企業能在2030年宣示或達成,最慢也應在2050年全面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國際能源署IEA所發表的淨零路徑里程碑(改繪自IEA2021

2021年國際能源署(IEA)在「2050淨零路徑(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中,提出如圖 1所示的淨零路徑里程碑以作為各國政府的行動準則,例如2025年禁售化石燃料鍋爐、2030年新車有60%為電動車、2040年全球電力達淨零排放、2050年70%的電力來自太陽能和風力等;此外還分析了低碳技術發展對經濟、能源產業、全球自然資源開採、能源安全等不同面向的影響。該報告同時提出;建築產業應發展高能效且直接使用再生能源或全脫碳能源的近零碳建築 (原文定義:A zero‐carbon‐ready building is highly energy efficient and either uses renewable energy directly or uses an energy supply that will be fully decarbonised by 2050, such as electricity or district heat.),所有新建建築在2030年50%以上的既有建築、在2040年超過85%的所有建築、在2050年均應達到近零碳建築的水準。因應此國際趨勢,2022年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亦發佈「台灣2050淨零路徑」如圖 2所示,要求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於2030年以前、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應於2050年以前達到近零碳建築之目標。


我國家發展委員會發佈之「台灣2050淨零路徑」